400-678-7831
一個不那么被關注的校區(qū),一個不那么被重視的專業(yè)崛起一個強勢學科,這事攪動了暨南大學一池春水。
據中國科教評價網最近公布的排名,暨南大學珠海校區(qū)的翻譯學院的翻譯學科躋身全國7強;去年底珠海在10所大學100個學科中遴選6個優(yōu)勢學科,暨大翻譯學院的翻譯學入選,且是唯一的外語類學科。
五星專業(yè)
6年前的2010年,暨大翻譯學院誕生于珠海校區(qū)時在業(yè)界無聲無息,在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武漢大學中國教育質量評價中心聯合中國科教評價網推出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yè)評價報告》中國翻譯學院的排名中根本找不到暨南大學翻譯學院,那時,全國只有60多家翻譯學院。但2012年,暨南大學翻譯學院就像突然蹦出來一樣,跳進了第11名,專業(yè)水平3顆星。這兩年全國翻譯學院的數量爆增,暨大翻譯學院的排位卻在穩(wěn)步向前。在2016-2017年的最新排位中,暨大翻譯學院在164家參評學院中排在第7位,專業(yè)水平5顆星。排在它前面的是北外、廣外、華東師范、上外、浙大、復旦。
新興學科
當羊城晚報記者第一次看到這個排名時以為是外語專業(yè)的排名,接到暨大翻譯學院院長趙友斌教授遞來的名片時也以為是從屬于外語學院,后來才知大謬。
事實上,暨南大學的外語學院是暨大的老牌專業(yè),為什么還要在珠海校區(qū)設獨立的翻譯學院?外語和翻譯有什么不同嗎?趙友斌教授給記者解惑:外語是傳統(tǒng)學科,專注于語言、文學,理論性較強,并不一定擅長翻譯理論和技巧。但隨著中國與世界交往日益頻繁,無論是口譯還是筆譯,外語專業(yè)的學生越來越不能滿足市場對翻譯行當的需求。“比如科技類資料筆譯量非常大,全球化的需求令高級翻譯的培養(yǎng)成為高等院校外語教育的一種趨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率先設立了專門的翻譯學院,并建立了翻譯學院的標準。此后,翻譯學院作為一個新興學科在國內興起。
賽賽賽不停
在暨大設立翻譯學院之前,廣東已有廣外高級翻譯學院、中大翻譯學院,而北外、上外、復旦、浙大更是有響當當的牌子,暨大翻譯學院如何在強手中脫穎而出?
“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新”這12個字并無太多新意,但暨大翻譯學院卻實踐出了新意。對每一個考入翻譯學院的學生來說,一進學院便是“賽賽賽”——“每月一譯”是由專家出題,全校學生參與的比賽,每年還有全校的翻譯大賽;參與兩岸三地的翻譯比賽、參加《英語世界》大賽、參加華人翻譯大賽。趙友斌認為,比賽是重要的實踐,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翻譯水平。暨大翻譯學院連續(xù)5年參加我國最著名的翻譯大賽“韓素英翻譯大賽”,獲獎人數一直在全國一百多所高校中居前三名。賽賽賽的結果是,暨大翻譯學院英語專業(yè)四、八級考試通過率排在廣東省前列,英語專業(yè)八級考試通過率高達90%,而全國平均通過率為46.8%。
與此同時,暨南大學翻譯學院這幾年連續(xù)獲批多項國家社科基金,獲批省部級課題8項,在《中國翻譯》等翻譯學科頂級刊物上發(fā)表論文10多篇,發(fā)表A2級別國際論文30多篇,領先于國內大多數翻譯院校。去年底趙友斌教授領銜申報的國家社科課題《中國繪畫思想史》獲批, 所獲50萬元科研經費在外語類實屬不易。院長趙友斌稱之為“課題引領”。2014年,暨大翻譯學院成為全國第五個可招收“翻譯學”碩士生的翻譯學院,這被視為對其在教學和學術上的認可。
在國際著名翻譯學家、西班牙《視角》雜志主編羅伯特·瓦爾丁眼中,暨大翻譯學院修煉到了哪一層級呢?他的名片可以讓人意會:暨南大學翻譯學院榮譽教授。